歷史
聖淘沙島最初只是一個小的漁村,名叫Pulau Belakang Mati,在馬來語中是「背後潛伏著死亡的島」之意。在二戰中,這裡是英國的軍事要塞,建有西羅索炮台等工事。英軍在此部署了防衛火炮,指向南方,準備抵抗日本從海上的進攻。然而,日本人最終從北面進攻和占領了新加坡,與之前入侵馬來亞(現在的西馬來西亞或馬來西亞半島)使用的是相同的伎倆。
1967年,英國人將該島交還給了新成立的新加坡政府。1972年,新加坡政府決定將該島開發成國內假日旅遊景區。這樣,根據公眾的建議,該島被重新命名為「聖淘沙」,即馬來語「寧靜」之意。1974年,來往聖淘沙及花柏山的纜車系統正式啟用。
其後1980年代至1990年代,島上陸續興建多項遊樂設施,包括修復西羅索炮台、興建Singapore & Surrender Chambers 博物館、音樂噴泉及海底世界。到了1992年,來往聖淘沙陸地的天橋正式啟用。然而,聖淘沙內絕大部份遊樂設施均需收費,使當地人對該處逐漸失去興趣。因此,有一個笑話說:「聖淘沙又昂貴,也沒有東西看」。[1]
因此自2006年起,新加坡政府決定在島內興建聖淘沙名勝世界及新加坡環球影城主題公園,並將島內的設施進行改建工程,以吸引本地人及海外旅客。但環保評估報告指該工程造成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棲息地的破壞,土壤侵蝕,氣候變化以及其他一些破壞性的生態影響。[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C%A3%E6%B7%98%E6%B2%9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